從臨床預后和死亡率角度,惡性程度最高的五種癌癥依次為胰腺癌、肝癌、腦膠質母細胞瘤、食管癌和膽囊癌。這些癌癥具有早期診斷困難、進展迅速、治療選擇有限等特點。
1、胰腺癌:
胰腺癌被稱為"癌中之王",五年生存率不足10%。其惡性程度高與胰腺解剖位置深、早期癥狀隱匿有關,常見表現為上腹痛、黃疸、消瘦。診斷時約80%患者已失去手術機會,化療藥物如吉西他濱、白蛋白紫杉醇效果有限。發病與吸煙、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等因素相關。
2、肝癌:
原發性肝癌在我國高發,晚期患者中位生存期僅3-6個月。乙肝病毒感染是主要誘因,伴隨肝硬化進展可表現為肝區疼痛、腹水、嘔血。靶向藥物侖伐替尼、免疫治療PD-1抑制劑雖能延長生存期,但多數患者對治療反應不佳。酗酒、黃曲霉毒素暴露是重要危險因素。
3、腦膠質母細胞瘤:
作為中樞神經系統最惡性的腫瘤,四級膠質瘤患者平均生存期約14個月。腫瘤呈浸潤性生長難以完全切除,標準治療方案包括手術聯合替莫唑胺化療和放療。臨床表現以頭痛、癲癇、肢體癱瘓為主,目前尚無明確預防措施。
4、食管癌:
我國食管鱗癌五年生存率約30%,晚期患者常出現吞咽困難、胸骨后疼痛。發病與長期食用燙食、腌制食品相關,內鏡篩查可發現早期病變。免疫治療藥物帕博利珠單抗雖已獲批,但總體治療效果仍不理想。Barrett食管是腺癌的癌前病變。
5、膽囊癌:
膽囊癌五年生存率不足5%,多數患者發現時已侵犯肝臟。膽囊結石是主要危險因素,可表現為右上腹包塊、皮膚瘙癢。根治性手術是唯一治愈可能,但僅適用于早期患者。靶向治療如厄洛替尼對部分患者有效。
預防這些高惡性癌癥需針對性措施:接種乙肝疫苗預防肝癌,戒煙限酒降低胰腺癌風險,避免進食超過65℃的熱食減少食管癌發生,定期體檢發現膽囊息肉及時處理。保持規律作息、均衡飲食、適度運動有助于增強免疫功能,40歲以上人群建議根據家族史和危險因素進行專項癌癥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