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期間預防宮內感染可通過保持個人衛生、定期產檢、避免高危行為、控制慢性疾病、增強免疫力等方式實現。宮內感染通常由細菌或病毒上行感染、免疫力低下、生殖道炎癥、醫源性操作、不良生活習慣等原因引起。
1、個人衛生:
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選擇棉質透氣內褲并及時更換。如廁后從前向后擦拭,防止腸道細菌污染陰道。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潔,妊娠晚期避免盆浴或公共泳池,減少病原體接觸風險。
2、規范產檢:
按時進行B超、陰道分泌物檢測等產前檢查,篩查B族鏈球菌、衣原體等感染。出現異常分泌物或腹痛時立即就醫,避免自行用藥。醫源性操作如羊水穿刺需在無菌環境下完成,術后遵醫囑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3、規避風險:
避免多個性伴侶、吸煙酗酒等行為,遠離寵物糞便以防弓形蟲感染。減少長時間站立或劇烈運動,預防胎膜早破。流感季節佩戴口罩,避免接觸風疹、水痘等傳染病患者。
4、控制基礎病:
妊娠期糖尿病或高血壓可能增加感染風險,需通過飲食運動控制血糖血壓。陰道炎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克霉唑栓、甲硝唑凝膠等藥物,避免炎癥上行感染。免疫力低下者可在醫生評估后補充維生素C、鋅等營養素。
5、增強防御:
每日攝入優質蛋白如雞蛋、魚肉,搭配獼猴桃、彩椒等富含維生素C的果蔬。保證7-8小時睡眠,進行孕婦瑜伽等適度運動。接種流感疫苗、百白破疫苗等可降低特定病原體感染概率。
預防宮內感染需貫穿整個孕期,建議每日飲用200ml無糖酸奶維持陰道菌群平衡,選擇散步、游泳等低強度有氧運動每周3-4次。居住環境保持通風干燥,床單每周更換并用60℃以上熱水清洗。出現發熱、宮縮或胎動異常時需立即急診處理,避免延誤治療時機。通過系統化防護可顯著降低早產、胎兒窘迫等不良結局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