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通常在出生后2-3周內消退,足月兒多數在7-10天退黃,早產兒可能延長至3-4周。
1. 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常見現象,由于肝臟功能未完全成熟導致膽紅素代謝緩慢。癥狀表現為皮膚、鞏膜輕度黃染,通常從面部開始向下蔓延。黃疸指數一般在出生后2-4天達到峰值,隨后逐漸下降。此階段無需特殊治療,保證充足喂養促進排便即可加速膽紅素排出,母乳喂養每日需達到8-12次。
2. 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可能與母嬰血型不合、感染、遺傳代謝疾病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出生24小時內出現黃疸、膽紅素水平上升過快或持續時間過長。若足月兒超過2周、早產兒超過4周未退黃,需考慮膽汁淤積、甲狀腺功能低下等病因。治療需根據具體病因選擇藍光照射、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或換血療法,同時需監測膽紅素腦病風險。
護理期間應每日觀察黃疸變化范圍,采用自然光線檢查皮膚黃染程度。保持室溫24-26℃避免低體溫影響膽紅素代謝,喂養時注意按需哺乳避免脫水。若發現黃疸蔓延至手足心、伴隨嗜睡或拒奶,需立即就醫評估。母親飲食可適當增加優質蛋白如魚肉、豆制品,避免攝入含胡蘿卜素過量的柑橘類水果。早產兒出院后建議每周復查膽紅素,直至數值穩定在安全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