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牙齒松動后能否重新長牢固需視具體原因而定。生理性松動如輕微外傷可能通過牙周固定和自身修復恢復穩固,但病理性松動如重度牙周炎通常無法完全逆轉,需醫療干預阻止惡化。
一、可恢復的生理性松動:
短期外力撞擊導致的牙齒松動,若牙根未折斷且牙周膜完整,經牙弓夾板固定2-4周后,牙周纖維可重新附著。妊娠期或月經期激素變化引發的暫時性松動,在激素水平穩定后多能自行改善。此類情況需避免啃咬硬物,使用軟毛牙刷輕柔清潔,配合含氟牙膏增強牙體硬度。
二、不可逆的病理性松動:
長期牙菌斑堆積引發的牙槽骨吸收,會使牙齒支持組織永久性喪失。臨床檢查可見牙周袋深度超過5毫米,伴隨牙齦萎縮和根面暴露。此時需進行齦下刮治清除結石,必要時配合骨移植手術延緩進程。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骨質疏松會加速牙槽骨流失,需同步控制原發病。
日常護理應使用牙縫刷清潔鄰面,每半年接受專業潔治。飲食補充維生素C和鈣質,避免用松動牙咀嚼黏性食物。夜間磨牙患者需佩戴咬合墊,減少異常咬合力對牙周組織的破壞。若松動度超過2毫米或影響咀嚼功能,需考慮樹脂粘接固定或種植修復方案,但任何修復手段都需建立在控制牙周炎癥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