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虛弱可能導致流鼻血,但并非唯一原因。鼻腔黏膜干燥、外力損傷或某些疾病也可能引發鼻出血。
流鼻血在醫學上稱為鼻衄,常見誘因包括鼻腔局部問題和全身性因素。鼻腔黏膜血管豐富且位置表淺,當空氣干燥、頻繁擤鼻或挖鼻孔時,黏膜易受損出血。高血壓、血液病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表現為反復鼻出血。
1、生理性因素引發的鼻出血:
秋冬季節空氣濕度低,鼻腔黏膜水分蒸發加快,血管脆性增加可能導致自發性出血。長期處于空調環境、高原地區等干燥環境的人群更易出現。適當使用生理鹽水噴霧保持鼻腔濕潤,避免用力擤鼻可減少出血風險。
2、病理性因素引發的鼻出血:
反復鼻出血可能與凝血功能障礙、高血壓、肝病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出血量大、難以自行止血。血液中血小板減少或凝血因子異常會影響止血功能,鼻腔后部的動脈性出血常需專業填塞處理。長期服用抗凝藥物者需特別注意鼻腔護理。
改善體質需保證優質蛋白和鐵元素攝入,如瘦肉、動物肝臟等;維生素C可促進毛細血管健康,新鮮果蔬每日應達300克以上。避免劇烈運動時頭部劇烈震動,室內使用加濕器維持50%左右濕度。若每月鼻出血超過3次或單次出血超過20分鐘未止,需排查血液系統及心血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