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爛性胃竇炎可通過奧美拉唑、鋁碳酸鎂、瑞巴派特等藥物治療,通常由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胃酸分泌異常、膽汁反流、精神壓力等因素引起。
1、抑酸藥物:
質子泵抑制劑是核心治療藥物,通過抑制胃壁細胞H+-K+-ATP酶減少胃酸分泌。奧美拉唑可緩解燒心癥狀,療程通常4-8周;蘭索拉唑對夜間酸突破效果顯著;泮托拉唑適用于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用藥期間需監測血鎂水平。
2、胃黏膜保護劑:
鋁碳酸鎂可中和胃酸并在潰瘍面形成保護層,餐后1-2小時咀嚼服用效果最佳。瑞巴派特通過增加前列腺素E2合成促進黏膜修復,與抑酸藥聯用可縮短病程。硫糖鋁混懸液能選擇性黏附于糜爛處,但需避免與PPI同服。
3、根除幽門螺桿菌:
三聯療法包含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和PPI,療程14天。對于耐藥菌株可采用含鉍劑四聯方案,添加甲硝唑和枸櫞酸鉍鉀。治療結束4周后需進行13C尿素呼氣試驗確認根除效果。
4、促胃腸動力藥:
多潘立酮能增強胃竇收縮幅度,改善膽汁反流癥狀。莫沙必利通過5-HT4受體加速胃排空,適用于伴腹脹患者。伊托必利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可避免傳統促動力藥引發的心律失常風險。
5、輔助用藥:
消化酶制劑如胰酶腸溶膠囊可改善伴發的消化不良。谷氨酰胺顆粒能促進黏膜細胞增殖,縮短上皮修復時間。對于應激性病變可短期使用小劑量抗焦慮藥物,如帕羅西汀。
患者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選擇小米粥、山藥等易消化食材,采用清蒸燉煮的烹飪方式。規律進行八段錦、散步等低強度運動,保持每日6-8小時睡眠。嚴格遵醫囑完成全程藥物治療,定期復查胃鏡評估黏膜愈合情況,出現嘔血或黑便需立即急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