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脹可以服用促胃腸動力藥、消化酶制劑或益生菌類藥物緩解癥狀,具體需根據病因在醫生指導下選擇。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肚脹:
胃腸動力不足是常見誘因,表現為餐后飽脹、早飽感。多潘立酮能增強胃竇收縮力,加速胃排空;莫沙必利通過刺激腸肌間神經叢促進全消化道蠕動。這類藥物需餐前15-30分鐘服用效果更佳,但心律失常患者慎用。日常建議少食多餐,避免高脂飲食,進食時細嚼慢咽。
二、腸道菌群紊亂導致的肚脹:
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能補充腸道有益菌,抑制產氣菌繁殖;枯草桿菌二聯活菌可改善食物發酵產氣現象。使用益生菌時需避免與抗生素同服,水溫不宜超過40℃。伴隨腹瀉者可短期配合蒙脫石散,其吸附作用能減少腸道氣體。每日攝入30克膳食纖維,如燕麥、紅薯等,有助于維持菌群平衡。
三、慢性胃炎伴發的肚脹:
復方消化酶膠囊含胰酶、胃蛋白酶等成分,能分解蛋白質和脂肪,減輕消化負擔;胰酶腸溶膠囊對胰腺外分泌不足效果顯著。這類藥物需隨餐服用,但急性胰腺炎發作期禁用。患者應戒煙酒,減少辛辣刺激食物攝入,胃酸過多者可配合鋁碳酸鎂咀嚼片保護胃黏膜。
調整飲食習慣是改善肚脹的基礎措施,每日主食中雜糧占比1/3,烹調多用蒸煮方式,避免豆類、洋蔥等易產氣食物。餐后順時針按摩腹部10分鐘,或進行快走等溫和運動促進腸蠕動。長期反復腹脹需排查腸易激綜合征、乳糖不耐受等病因,必要時進行胃鏡或呼氣試驗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