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狹窄可通過球囊擴張術、支架置入術、藥物治療、飲食調整、生活習慣改善等方式治療。食管狹窄通常由胃食管反流、食管癌、腐蝕性損傷、術后瘢痕、放射治療等原因引起。
1、球囊擴張術:通過內鏡引導將球囊導管置入狹窄部位,機械性擴張瘢痕組織。適用于良性狹窄,需多次治療,術后需禁食6小時防止穿孔。
2、支架置入術:放置自膨式金屬支架維持管腔通暢,常用于惡性腫瘤壓迫。可能發生支架移位,需定期復查胃鏡,配合抑酸藥奧美拉唑預防再狹窄。
3、藥物治療:質子泵抑制劑如泮托拉唑可減少胃酸侵蝕,糖皮質激素潑尼松龍注射抑制炎癥性狹窄,抗生素阿莫西林控制繼發感染。需配合24小時pH監測調整方案。
4、飲食調整:選擇軟質食物如蒸蛋、米糊,避免堅果、生冷刺激。采用少食多餐模式,進食后保持直立位2小時,每日熱量不低于1500千卡。
5、生活習慣改善:戒煙防止胃酸分泌異常,睡眠抬高床頭15cm減少反流。避免緊身衣物增加腹壓,每周3次低強度有氧運動如散步促進胃腸蠕動。
食管狹窄患者需長期隨訪內鏡評估,每日攝入高蛋白流食如牛奶、豆漿補充營養,避免碳酸飲料刺激黏膜。術后康復期可進行吞咽功能訓練,使用吸管輔助進水。體重下降超過10%需營養科會診,必要時采用鼻飼營養支持。定期監測血紅蛋白預防貧血,出現嘔血、黑便立即急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