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功能不全患者可通過調整劑量、監測血鈣水平、選擇活性維生素D、控制磷攝入、定期隨訪等方式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代謝障礙可能由腎臟1α-羥化酶活性下降、尿毒癥毒素蓄積、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鈣磷代謝紊亂、藥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引起。
1、劑量調整:腎功能不全患者需根據腎小球濾過率調整維生素D劑量,避免過量導致高鈣血癥。普通維生素D需經腎臟活化,中重度腎功能不全者建議改用骨化三醇或阿法骨化醇等活性形式。
2、血鈣監測:補充維生素D期間需每1-3個月檢測血鈣、血磷及甲狀旁腺激素水平。高鈣血癥可能表現為乏力、多尿、心律失常,需立即停藥并就醫。
3、活性形式選擇:慢性腎臟病3期以上患者優先選用骨化三醇,該藥物無需腎臟羥化即可直接發揮作用。阿法骨化醇需經肝臟轉化,適用于輕中度腎功能不全。
4、磷代謝管理:維生素D會促進腸道磷吸收,腎功能不全患者需同步控制高磷飲食。避免動物內臟、加工食品,可選擇磷結合劑如碳酸鑭、司維拉姆配合使用。
5、并發癥預防:長期維生素D缺乏可能導致腎性骨病,表現為骨痛、骨折。需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測,聯合補充鈣劑時每日元素鈣攝入不超過1000mg。
腎功能不全患者每日維生素D攝入量建議維持在800-1000IU,優先選擇低磷乳制品如脫脂牛奶,每周2-3次日照每次15分鐘可促進皮膚合成維生素D。運動選擇步行、太極等低強度項目,避免劇烈運動加重蛋白尿。護理重點包括記錄每日尿量、監測血壓波動、限制高鉀食物攝入。當出現持續頭痛、惡心等疑似高鈣血癥癥狀時需急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