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潴留可通過調整體位、熱敷按摩、聽流水聲、藥物緩解、導尿等方式治療。尿潴留通常由前列腺增生、神經源性膀胱、尿道結石、藥物副作用、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
1、調整體位:
采取蹲位或身體前傾姿勢,利用重力促進排尿。男性可嘗試坐姿排尿,減少尿道彎曲。妊娠期女性建議采用膝胸臥位,減輕子宮對膀胱的壓迫。避免長時間憋尿后突然用力,可能加重尿道痙攣。
2、熱敷按摩:
將40℃左右熱毛巾敷于下腹部膀胱區,持續15分鐘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配合順時針輕柔按摩,從臍部向恥骨方向推壓。脊髓損傷患者需避免過熱刺激,糖尿病患者注意防止燙傷。
3、神經刺激:
打開水龍頭聽流水聲,通過條件反射刺激排尿神經。輕叩擊骶骨部位或牽拉陰毛,觸發骶髓排尿反射弧。該方法對神經源性膀胱患者效果有限,需結合其他干預措施。
4、藥物干預:
α受體阻滯劑如坦索羅辛、多沙唑嗪可松弛尿道平滑肌。膽堿能藥物如新斯的明增強膀胱逼尿肌收縮。前列腺增生患者可短期使用非那雄胺,但需警惕體位性低血壓等副作用。
5、導尿處理:
急性尿潴留超過6小時需緊急導尿,采用無菌間歇導尿或留置導尿管。尿道狹窄患者可能需尿道擴張術,前列腺增生嚴重者考慮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導尿后需監測尿量及性狀,預防尿路感染。
每日飲水控制在1500-2000ml,分次攝入避免膀胱過度充盈。減少咖啡因及酒精攝入,訓練定時排尿習慣。凱格爾運動可增強盆底肌力量,騎自行車等運動改善前列腺充血。長期反復尿潴留患者需排查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等基礎疾病,神經源性膀胱患者建議使用清潔間歇導尿技術,定期進行尿流動力學檢查評估膀胱功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