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確實可能在睡夢中導致猝死,但并非所有患者都會出現這種情況。心臟性猝死多與嚴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等急癥相關,夜間迷走神經張力增高可能誘發惡性心律失常。
1、睡眠中猝死的危險因素:
冠狀動脈嚴重狹窄或痙攣可能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引發室顫等致死性心律失常。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心力衰竭患者風險更高,左心室射血分數低于35%屬于高危人群。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夜間反復缺氧,會加重心臟負擔并誘發心律失常。
2、預防夜間猝死的措施:
規范治療基礎心臟病是關鍵,包括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安裝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可自動識別并終止室顫。改善睡眠環境,側臥睡姿可減輕呼吸暫停,避免睡前飲酒或過飽。定期進行動態心電圖監測有助于發現夜間心律失常。
心臟病患者應保持低鹽低脂飲食,每日鈉鹽攝入不超過5克,多食用深海魚、燕麥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避免劇烈運動誘發心絞痛。戒煙并控制體重,體重指數建議維持在18.5-23.9之間。監測血壓和心率,晨起靜息心率宜控制在55-70次/分。隨身攜帶硝酸甘油等急救藥物,家屬應學習心肺復蘇術以備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