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泌素檢查可用于評估胃酸分泌功能、診斷胃泌素瘤、鑒別消化性潰瘍病因、監測胃部手術后狀態、輔助判斷萎縮性胃炎。
1、評估胃酸分泌:
胃泌素由胃竇G細胞分泌,其水平與胃酸分泌呈負反饋調節。通過檢測空腹血清胃泌素值,可間接判斷胃酸分泌狀態。低胃酸癥患者常伴隨胃泌素水平升高,而胃酸過多時胃泌素水平受抑制。該檢查對評估胃黏膜屏障功能具有參考價值。
2、診斷胃泌素瘤:
胃泌素瘤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顯著升高,常超過500pg/mL。該神經內分泌腫瘤多位于胰腺或十二指腸,表現為頑固性消化性潰瘍、腹瀉等癥狀。檢查需結合促胰液素激發試驗,陽性結果表現為胃泌素水平異常增高,可能與腫瘤細胞異常增殖、基因突變等因素有關,通常伴隨腹痛、消化道出血等癥狀。
3、鑒別潰瘍病因: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非甾體抗炎藥是消化性潰瘍主要誘因。幽門螺桿菌可破壞胃竇G細胞反饋機制,導致胃泌素分泌異常。通過對比治療前后胃泌素水平變化,可輔助判斷潰瘍是否與細菌感染相關,為制定根除方案提供依據。
4、監測術后狀態:
胃大部切除術后患者易出現殘胃炎或吻合口潰瘍。手術可能損傷胃竇部,導致G細胞數量減少,胃泌素水平下降。定期監測可評估剩余胃黏膜功能,預防膽汁反流性胃炎。術后胃泌素持續升高需警惕胃竇殘留或腫瘤復發。
5、輔助胃炎診斷:
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胃體腺體萎縮,壁細胞減少導致胃酸分泌不足,反饋性引起胃泌素升高。該指標與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聯合檢測,可提高早期萎縮診斷準確性。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胃泌素水平可達正常值10倍以上,可能與抗壁細胞抗體攻擊有關,通常伴隨貧血、舌炎等癥狀。
檢查前需空腹8小時以上,避免使用質子泵抑制劑等影響結果的藥物。日常飲食宜選擇低脂易消化食物如小米粥、蒸蛋羹,避免辛辣刺激。適度進行散步、八段錦等溫和運動有助于改善胃腸蠕動。長期胃部不適者建議定期進行胃鏡復查,結合血清學檢查全面評估胃黏膜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