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癥在中醫辨證中主要分為肝郁氣滯型、心脾兩虛型、肝腎陰虛型、脾腎陽虛型和氣郁化火型五種類型。
1、肝郁氣滯型:
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胸脅脹滿、噯氣嘆息,舌苔薄白或薄黃。此類型與情志不暢、肝氣郁結有關,治療需疏肝解郁,常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日常可配合玫瑰花、陳皮等代茶飲,避免情緒壓抑。
2、心脾兩虛型:
常見心悸健忘、食欲減退、面色萎黃,舌淡胖有齒痕。多因思慮過度損傷心脾,宜用歸脾湯調理。飲食可加入山藥、紅棗等健脾食材,保持規律作息。
3、肝腎陰虛型:
特征為頭暈耳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老年腎精虧虛易致此證,常用左歸丸滋養肝腎。建議食用黑芝麻、枸杞等滋腎食物,避免熬夜耗陰。
4、脾腎陽虛型:
多見畏寒肢冷、大便溏泄、精神萎靡,舌淡苔白滑。治療以右歸丸溫補脾腎,日常可適量食用生姜、羊肉等溫陽食物,注意腹部保暖。
5、氣郁化火型:
表現為煩躁易怒、口苦咽干、失眠多夢,舌紅苔黃。需用丹梔逍遙散清肝瀉火,飲食宜清淡,可飲用菊花茶,避免辛辣刺激。
老年抑郁癥患者需根據具體證型辨證施治,配合情志調節與生活習慣改善。肝郁氣滯型建議練習八段錦疏通氣機,心脾兩虛型可早晚按摩足三里;肝腎陰虛型宜常按太溪穴,脾腎陽虛型推薦艾灸關元穴,氣郁化火型可通過冥想平復情緒。飲食上注意定時定量,多攝入富含色氨酸的小米、香蕉等食物,適度進行太極拳、散步等舒緩運動,保持社交活動。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夏季避免過度貪涼,建立規律的睡眠節律對改善抑郁癥狀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