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存在有效期,接種后產生的抗體水平會隨時間推移逐漸下降,需根據個體免疫狀態定期檢測抗體滴度。
1、抗體持續時間:健康人群全程接種乙肝疫苗后,約90%接種者可產生保護性抗體抗-HBs,抗體水平通常在接種后7-15年逐漸衰減。醫務人員等高危人群建議每5年檢測一次抗體水平,普通人群可延長至10年。
2、加強接種標準:當血清抗-HBs<10mIU/ml時需補種,可采用20μg重組酵母乙肝疫苗進行加強免疫。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血液透析患者,需增加接種劑量至40μg并縮短檢測間隔。
3、特殊人群管理:HIV感染者、器官移植受者等免疫缺陷人群抗體維持時間較短,建議每1-2年監測抗體水平。新生兒完成基礎免疫后,應在1-2歲時進行抗體檢測確認免疫效果。
4、職業暴露防護:醫務人員發生針刺傷等暴露時,若末次接種超過5年且抗-HBs<100mIU/ml,需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啟動加強接種程序。
5、疫苗技術迭代:新型佐劑疫苗如Heplisav-B可誘導更強免疫應答,單劑接種后血清轉化率達95%,抗體維持時間較傳統疫苗延長50%。
日常需保持均衡飲食,適當增加富含維生素A的動物肝臟、深色蔬菜,補充鋅元素促進免疫應答。規律進行有氧運動如游泳、慢跑,每周3次每次30分鐘可增強疫苗免疫效果。避免熬夜、戒煙限酒,減少免疫系統負擔。接觸乙肝患者血液或體液后,應立即用流動水沖洗并用碘伏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