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可通過血常規檢查判斷是否貧血,主要觀察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壓積指標是否低于正常范圍。
一、孕期貧血的醫學診斷標準:
妊娠期貧血的診斷依據世界衛生組織標準:孕早期血紅蛋白低于110克/升,孕中晚期低于105克/升可確診。臨床常結合血清鐵蛋白、轉鐵蛋白飽和度等指標進一步區分缺鐵性貧血與其他類型貧血。產科醫生會根據孕周和癥狀綜合評估,如孕20周后出現乏力、頭暈、面色蒼白等典型表現需重點排查。
二、常規檢測流程與注意事項:
產檢時需空腹進行靜脈血采集,血常規為基礎篩查項目,建議孕12周、24周、36周各檢測一次。若發現異常需加做鐵代謝檢查,包括血清鐵、總鐵結合力等。采集前避免劇烈運動,服用鐵劑者需提前告知醫生以免影響結果準確性。對于高風險人群如多胎妊娠、孕前月經量多者應增加檢測頻率。
三、貧血類型的鑒別診斷:
除常見的缺鐵性貧血外,需警惕巨幼細胞性貧血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和地中海貧血。缺鐵性貧血表現為小細胞低色素性改變,可通過補鐵試驗性治療驗證;巨幼細胞性貧血需檢測血清葉酸和維生素B12水平;地中海貧血則要通過血紅蛋白電泳和基因檢測確診,這類特殊貧血需血液科協同管理。
日常需保證動物肝臟、紅肉、深綠色蔬菜等富鐵食物攝入,配合維生素C促進鐵吸收,避免與鈣劑、濃茶同服影響吸收率。適度進行散步、孕婦瑜伽等有氧運動改善循環功能,睡眠保持左側臥位以增加胎盤血液灌注。出現心悸、呼吸困難等嚴重癥狀時需及時就醫,重度貧血可能需靜脈補鐵或輸血治療,務必在專業醫師指導下制定個體化干預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