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矯正術前檢查主要包括視力檢查、角膜地形圖、眼壓測量、眼底檢查和屈光狀態(tài)評估五項核心項目。
1、視力檢查:
通過標準對數(shù)視力表測定裸眼視力和矯正視力,評估近視程度及矯正需求。檢查需覆蓋遠、近視力,同時進行主覺驗光與客觀驗光,明確屈光不正的具體參數(shù)。部分情況下需進行散瞳驗光以排除調節(jié)性近視干擾。
2、角膜地形圖:
采用角膜地形圖儀掃描角膜表面曲率,檢測角膜散光、厚度及形態(tài)異常。該檢查能發(fā)現(xiàn)圓錐角膜等手術禁忌癥,并為個性化切削方案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角膜中央厚度低于480微米通常不建議激光手術。
3、眼壓測量:
使用非接觸式眼壓計或Goldmann壓平眼壓計監(jiān)測眼內壓,篩查青光眼風險。正常眼壓范圍為10-21mmHg,異常升高可能需進一步房角鏡檢查。高度近視患者需特別關注視神經杯盤比變化。
4、眼底檢查:
通過散瞳眼底鏡檢查視網膜健康狀況,重點觀察黃斑區(qū)、視盤及周邊部有無變性、裂孔或出血。高度近視患者常見視網膜變薄、豹紋狀眼底等改變,嚴重者需先行視網膜光凝術。
5、屈光狀態(tài)評估:
綜合驗光儀測量球鏡、柱鏡及軸位等屈光參數(shù),結合波前像差分析高階像差。需進行主導眼測定、雙眼平衡及視功能檢查,預測術后視覺質量。40歲以上患者需評估老視進展程度。
術前1周應停戴隱形眼鏡,檢查當天避免眼部化妝。建議檢查后與醫(yī)生充分溝通手術方式選擇,激光類手術需角膜條件良好,ICL植入術則更適用于高度近視或角膜偏薄者。術后需嚴格遵醫(yī)囑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避免揉眼、游泳等行為,定期復查角膜愈合情況。日常注意用眼衛(wèi)生,每用眼40分鐘遠眺5分鐘,保證每天2小時以上戶外活動,適當補充含葉黃素、維生素A的食物如胡蘿卜、藍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