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淤血綜合征的癥狀主要表現為下腹墜痛、腰骶部酸痛、性交痛、月經異常及排尿不適。這些癥狀通常與盆腔靜脈回流受阻有關,可能隨體位變化或月經周期加重。
1、下腹墜痛:
慢性下腹墜脹痛是典型表現,多位于恥骨上區域,長時間站立或勞累后加重,平臥可緩解。疼痛性質為鈍痛或壓迫感,與盆腔靜脈擴張壓迫神經叢有關。部分患者可能誤診為慢性盆腔炎,需通過影像學檢查鑒別。
2、腰骶部酸痛:
約60%患者出現腰骶部放射痛,尤其在月經前或性交后顯著。這種牽涉痛源于髂靜脈淤血刺激腰骶神經,常被誤認為腰椎疾病。疼痛特點為晨輕暮重,熱敷或骨盆抬高體位可減輕癥狀。
3、性交痛:
深部性交痛發生率約40%,多在性交后持續數小時。盆腔充血導致陰道穹窿及子宮骶韌帶敏感,可能伴隨性欲減退。這種疼痛具有體位依賴性,某些姿勢可能加重不適感。
4、月經異常:
表現為經期延長、經量增多或非經期出血,與卵巢靜脈淤血影響激素分泌有關。部分患者出現典型的“經前加重現象”,月經來潮前3-5天癥狀顯著加劇,需與子宮內膜異位癥鑒別。
5、排尿不適:
膀胱刺激癥狀如尿頻、尿急約占30%,但尿常規檢查常無異常。盆腔靜脈曲張壓迫膀胱三角區所致,夜間癥狀可能更為明顯。嚴重者可出現排尿后恥骨上區疼痛,稱為“排尿痛”。
建議患者避免長時間站立,睡眠時采用側臥屈膝體位改善靜脈回流。可嘗試溫水坐浴緩解疼痛,每日進行盆底肌鍛煉如凱格爾運動。飲食上增加膳食纖維預防便秘,限制咖啡因攝入減少血管刺激。若癥狀持續超過3個月或影響生活質量,需及時就診血管外科或婦科,通過超聲、CT靜脈造影等檢查明確診斷。保守治療無效者可考慮血管介入手術,但需評估靜脈解剖變異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