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不會導致牙齦退縮。規范的洗牙操作能有效清除牙結石和菌斑,反而有助于預防牙齦炎癥和牙周組織損傷。
牙齦退縮的根本原因是牙周組織長期受炎癥或機械刺激破壞。牙結石堆積會壓迫牙齦邊緣,引發慢性炎癥,導致牙槽骨吸收和牙齦萎縮。洗牙通過超聲波震蕩去除結石后,原本被結石覆蓋的牙根可能暴露,這種暫時性敏感常被誤認為牙齦退縮。實際上,牙周健康者洗牙后1-2周內牙齦會重新貼合牙面,已存在的病理性退縮需通過牙周治療控制進展。
牙周炎患者可能出現洗牙后牙齦高度降低,這屬于炎癥消除后的組織自然愈合過程。重度牙周炎伴隨嚴重骨吸收時,牙齦無法完全恢復原有位置,但及時治療能阻止繼續惡化。日常使用軟毛牙刷、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線清理鄰面,每半年至一年定期潔治,是維持牙周健康的關鍵措施。
吸煙、糖尿病等系統性疾病會加速牙周破壞,需同步控制。正畸治療或刷牙力度過大造成的機械性牙齦退縮,需調整施力方式。若洗牙后持續出現冷熱敏感,可選用含鉀鹽的抗敏感牙膏,避免進食過冷過熱食物。定期牙周檢查能早期發現牙齦異常變化,及時干預可顯著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