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D-二聚體升高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物理干預、藥物抗凝、監測并發癥、定期復查等方式治療。該現象通常由妊娠期高凝狀態、靜脈血栓風險、子癇前期、胎盤早剝、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
1、調整姿勢:避免長時間臥床或久坐,每隔1-2小時改變體位促進血液循環。采用左側臥位減輕子宮對下腔靜脈壓迫,日常可做踝泵運動,通過足部屈伸動作增加下肢靜脈回流。
2、梯度加壓:穿戴醫用彈力襪產生從足踝至大腿的壓力梯度,壓力范圍建議20-30mmHg。每日下床活動時穿戴,配合間歇氣壓泵治療,通過周期性充氣加壓預防血液淤滯。
3、藥物干預:低分子肝素如依諾肝素、達肝素鈉、那屈肝素可抑制凝血因子Xa活性。用藥期間需監測血小板計數,避免與阿司匹林聯用增加出血風險,分娩前24-48小時需停藥。
4、血栓篩查:D-二聚體持續升高需排查深靜脈血栓,超聲檢查重點觀察下肢靜脈血流信號。子癇前期患者需監測尿蛋白和血壓,胎盤早剝表現為陰道流血伴子宮張力增高。
5、動態監測:每4周復查D-二聚體水平,凝血功能異常者增加至每周檢測。產后6周需復查血栓彈力圖,哺乳期抗凝治療可改用華法林,維持INR在2-3之間。
孕期每日飲水量不少于2000ml,攝入深海魚類補充ω-3脂肪酸,適量食用納豆激酶輔助改善微循環。建議每天進行30分鐘低強度有氧運動如孕婦瑜伽或水中漫步,避免穿緊身衣物影響血液回流。睡眠時用枕頭墊高下肢15-20厘米,出現單側下肢腫脹或呼吸困難需立即就醫。產后繼續穿戴彈力襪4-6周,循序漸進恢復運動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