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多數情況下可以治愈,治療方式主要包括禁食胃腸減壓、靜脈營養支持、抗生素治療、手術干預及并發癥管理。
1、禁食胃腸減壓:
發病初期需立即停止經口喂養,通過鼻胃管引流減輕腸道壓力。胃腸減壓能減少腸腔積氣積液,緩解腸壁水腫,避免穿孔風險。禁食期通常持續7-14天,待腸鳴音恢復、便血消失后逐步恢復喂養。
2、靜脈營養支持:
通過中心靜脈導管提供全腸外營養,保證熱量、蛋白質及電解質供給。營養液需精確配置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及微量元素,維持每日100-120kcal/kg能量攝入。定期監測血糖、肝功能及電解質平衡。
3、抗生素治療:
經驗性使用廣譜抗生素如氨芐西林聯合慶大霉素,覆蓋腸道常見致病菌。嚴重感染需加用甲硝唑對抗厭氧菌,療程通常10-14天。用藥期間需監測血藥濃度,警惕耳腎毒性。
4、手術干預:
腸穿孔、腹膜炎或保守治療無效時需行剖腹探查。手術方式包括腸造瘺術、壞死腸段切除術或腹腔引流術。早產兒手術風險較高,需在新生兒重癥監護下進行多學科協作。
5、并發癥管理:
重點防治敗血癥、短腸綜合征及腸狹窄。術后需長期隨訪營養狀況,部分患兒需補充胰酶或益生菌。嚴重短腸綜合征可能需終身腸外營養或小腸移植。
母乳喂養可降低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復發風險,建議恢復期采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護理時需密切觀察腹脹、嘔吐及體溫變化,定期進行生長發育評估。出院后需持續監測糞便性狀,避免高滲奶方刺激腸道。保持喂養器具嚴格消毒,接觸患兒前規范手衛生。早產兒建議補充益生菌制劑調節腸道菌群,避免濫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