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患者適合選擇易消化、低刺激性的食物,養胃飲食主要包括軟爛主食、優質蛋白、低纖維蔬菜、堿性食物和發酵食品。
1、軟爛主食:
推薦小米粥、山藥泥和軟面條等低渣食物。這些食物經過充分糊化,可減少胃酸分泌,避免機械性刺激胃黏膜。小米富含B族維生素,有助于修復黏膜;山藥含黏蛋白,能在胃壁形成保護層。需避免糯米、糙米等難消化谷物。
2、優質蛋白:
選擇魚肉、雞胸肉和豆腐等低脂高蛋白食材。蛋白質是黏膜修復的重要原料,但需采用清蒸、燉煮等少油烹調方式。魚肉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豆腐中的異黃酮可抑制幽門螺桿菌活性。忌食油炸、煙熏及腌制肉類。
3、低纖維蔬菜:
適宜進食南瓜、胡蘿卜和菠菜嫩葉。這類蔬菜纖維素含量適中,經充分烹煮后質地柔軟。南瓜富含果膠可吸附胃酸,胡蘿卜的β-胡蘿卜素能增強黏膜抵抗力。需避免韭菜、竹筍等高纖維蔬菜刺激胃壁。
4、堿性食物:
可適量食用猴頭菇、卷心菜和香蕉。猴頭菇多糖能調節胃酸分泌,卷心菜維生素U促進潰瘍愈合,香蕉的5-羥色胺前體可緩解胃部不適。注意避免空腹食用酸性水果如柑橘、獼猴桃。
5、發酵食品:
優選無糖酸奶、饅頭和味噌湯。發酵過程產生的乳酸菌能改善腸道菌群,饅頭中的酵母分解植酸提升礦物質吸收率。避免含酒精、高鹽的發酵食品如泡菜、腐乳。
慢性胃炎患者應建立規律飲食習慣,每日5-6次少量進食,充分咀嚼減輕胃負擔。烹調以蒸煮燉為主,避免煎炸燒烤。餐后30分鐘內保持直立位,睡前3小時禁食。可配合溫和運動如散步促進胃腸蠕動,但避免飯后立即運動。注意保持情緒穩定,長期精神緊張會加重胃黏膜損傷。若出現持續上腹痛、黑便等癥狀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