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膀胱輸尿管反流可通過保守觀察、預防性抗生素、膀胱訓練、內鏡注射治療和輸尿管再植手術等方式治療。該病主要由先天性輸尿管發育異常、膀胱功能異常、尿路感染、神經源性膀胱及遺傳因素引起。
1、保守觀察:
輕度反流Ⅰ-Ⅱ級可能隨年齡增長自愈。建議每6-12個月通過超聲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復查,期間需監測尿常規。日常保持每日飲水量1.5-2升,避免便秘等腹壓增高因素。
2、預防性抗生素:
中重度反流或反復尿路感染需長期低劑量抗生素預防。常用藥物包括頭孢克洛、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復方磺胺甲噁唑等。用藥期間需定期檢查肝腎功能,療程通常持續至反流消失或完成手術治療。
3、膀胱訓練:
針對功能性排尿障礙患兒,采用定時排尿每2-3小時、雙重排尿法排尿后等待片刻再次嘗試等行為療法。生物反饋訓練可改善膀胱括約肌協調性,有效率可達60%-70%。
4、內鏡注射治療:
適用于Ⅲ級以下反流,通過膀胱鏡在輸尿管開口下方注射透明質酸/聚糖酐等填充劑。門診即可完成,單次治療成功率約85%,可能出現暫時性排尿困難或血尿等并發癥。
5、輸尿管再植術:
重度反流Ⅳ-Ⅴ級或保守治療失敗需行開放性/腹腔鏡手術。常見術式包括Cohen跨三角區再植、Leadbetter-Politano膀胱內再植等,術后住院3-5天,成功率超過95%。
患兒日常應保持會陰清潔,女童排便后從前向后擦拭。飲食需增加蔓越莓汁等富含原花青素的食物,減少巧克力、碳酸飲料等膀胱刺激物攝入。建議進行游泳、跳繩等增強腹肌的運動,避免舉重等增加腹壓的活動。夜間睡眠前排空膀胱,可設置鬧鐘提醒起夜排尿。家長需記錄排尿日記,監測體溫變化,出現發熱或尿液渾濁應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