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確實可能危害相鄰牙齒。牙周炎會導致牙齦萎縮、牙槽骨吸收,若不及時治療,炎癥可能擴散至鄰近牙齒,引發連鎖性牙齒松動甚至脫落。
1、牙周炎對其他牙齒的影響機制:
牙周炎主要由牙菌斑中的細菌引發,炎癥持續進展會破壞牙周支持組織。當病變累及牙槽骨時,相鄰牙齒失去骨組織支撐,可能出現移位或傾斜。炎癥還可通過牙周韌帶擴散,導致多顆牙齒同時受累。臨床常見下頜前牙區因牙周炎出現扇形移位,上頜磨牙區因骨吸收導致牙齒伸長。
2、不同階段的危害表現:
輕度牙周炎僅表現為牙齦紅腫出血,此時及時治療可避免波及鄰牙。中度階段出現牙周袋形成和輕微骨吸收,鄰牙可能出現敏感癥狀。重度牙周炎伴隨深牙周袋和明顯骨缺損,鄰牙松動度可達2-3度,咀嚼功能顯著下降。晚期病例可見多顆牙齒自行脫落或需要拔除。
3、阻斷危害擴散的干預措施:
基礎治療包括齦上潔治、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可清除菌斑和牙石。對于深牙周袋可采用翻瓣手術或引導組織再生術。松動牙可通過牙周夾板固定,缺失牙建議炎癥控制后行種植修復。藥物治療常用鹽酸米諾環素軟膏、甲硝唑緩釋藥膜等局部制劑,全身用藥需結合藥敏試驗。
日常需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線清潔,每3-6個月進行專業潔治。戒煙限酒有助于改善牙周微循環,控制血糖可降低感染風險。建議選擇軟毛牙刷和含氯己定漱口水,避免橫向刷牙加重牙齦損傷。定期拍攝全口曲面斷層片監測骨量變化,出現牙齦自發出血或牙齒移位需立即就診。均衡攝入維生素C和鈣質,適度咀嚼粗纖維食物增強牙周組織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