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出血伴隨下腹疼痛是先兆流產的主要表現,需結合超聲檢查和血液檢測綜合判斷。
一、典型癥狀識別:
妊娠20周前出現少量暗紅色或鮮紅色陰道出血是首要警示信號,常伴隨陣發性下腹墜痛或腰骶部酸脹。癥狀程度與宮頸口是否擴張相關,未開大者屬先兆流產階段。需注意與著床出血、宮頸息肉出血等生理性出血區分,后者通常出血量更少且無規律腹痛。
二、醫學檢查流程:
經陰道超聲檢查可直觀觀察妊娠囊形態、胎心搏動及絨毛膜下血腫情況,孕6周后檢出率達90%以上。同步檢測血清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酮水平,若48小時hCG增幅不足66%或孕酮值<15ng/ml提示黃體功能不足。婦科檢查需評估宮頸管長度、宮口擴張及子宮壓痛程度,但操作需嚴格無菌避免刺激宮縮。
三、鑒別診斷要點:
需排除異位妊娠、葡萄胎及宮頸病變等疾病。異位妊娠多有單側撕裂樣腹痛伴休克表現,超聲顯示宮外孕囊。完全性葡萄胎患者子宮異常增大,血清hCG常超過10萬mIU/ml。宮頸炎或宮頸癌引起的出血可通過TCT和HPV檢測排除,此類出血通常與宮縮痛無直接關聯。
確診后需絕對臥床休息,避免負重和性生活。飲食宜選擇高蛋白、高維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如魚肉、菠菜等,每日保證1500ml水分攝入。建議穿著寬松棉質內衣,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情緒管理同樣重要,可通過正念呼吸練習緩解焦慮,每周監測血常規和凝血功能。若出血量超過月經量或出現發熱需立即返院復查,妊娠12周后需常規進行胎兒NT超聲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