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后需注意牙齦保護、飲食調整和口腔清潔,主要事項包括避免刺激性食物、使用軟毛牙刷、暫停使用牙線、觀察出血情況以及定期復查。
1、飲食調整:
洗牙后24小時內避免食用過冷、過熱或辛辣食物。牙釉質表面在潔治后可能暫時敏感,溫度或化學刺激易引發酸痛。建議選擇溫軟食物如粥、豆腐,酸性飲料如橙汁、碳酸飲料可能腐蝕暴露的牙根面,需暫停飲用。若出現進食不適,可含漱常溫生理鹽水緩解。
2、清潔方式:
術后48小時改用軟毛牙刷輕柔刷牙,避免橫向用力摩擦齦緣。超聲潔治可能造成牙齦微小創面,硬毛牙刷可能加重出血。含酒精漱口水會延緩創面愈合,建議選用氯己定等醫用漱口水。牙線使用需暫停3天,防止機械刺激導致齦乳頭損傷。
3、出血觀察:
輕微滲血屬正?,F象,通常2小時內停止。若持續出血需咬合消毒棉球加壓止血,出血量超過5毫升或持續24小時以上,可能提示凝血功能障礙或齦下結石殘留,應及時復診。吸煙會收縮血管影響愈合,建議戒煙至少72小時。
4、敏感處理:
牙根暴露導致的敏感可能持續1-2周,可使用抗敏感牙膏如含氟化亞錫或硝酸鉀產品。避免用患牙啃咬硬物,冷刺激敏感時可短暫口含溫水。若敏感癥狀加重伴自發痛,需排查是否并發牙髓炎。
5、復查安排:
常規潔治后6個月需復查牙周狀況,牙周炎患者應每3個月檢查齦下菌斑控制情況。日常建議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間隙刷,每年進行1-2次專業潔治。糖尿病患者或正畸人群需縮短復查間隔至3-4個月。
洗牙后應保持每日兩次有效刷牙,重點清潔齦溝區域??蛇m量增加富含維生素C的果蔬如獼猴桃、西蘭花,促進牙齦組織修復。避免用牙齒開瓶蓋等硬物咬合行為,運動時注意防護避免撞擊。使用沖牙器需調至最低檔位,水流方向應與牙齦呈45度角。若出現持續口臭或牙齒松動,可能提示牙周病進展,需及時進行牙周探診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