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持續兩周以上的情緒低落、興趣減退或易怒等表現時,需警惕抑郁癥可能。
一、核心情緒表現:
抑郁癥患兒常出現顯著且持久的情緒異常。典型表現為每天大部分時間情緒低落,可能通過哭泣、煩躁或攻擊行為呈現。對既往喜愛的活動明顯喪失興趣,如拒絕參與游戲、逃避社交互動。部分患兒會表達無價值感,出現"活著沒意思"等消極言論,學齡兒童可能出現成績驟降、拒絕上學等行為改變。
二、生理功能變化:
睡眠障礙是常見信號,表現為入睡困難、早醒或睡眠過多。食欲可能出現明顯波動,體重一個月內增減超過5%需警惕。部分患兒會持續抱怨不明原因的頭痛、腹痛等軀體不適,體檢卻無器質性病變。精力下降表現為容易疲倦,簡單活動后即需休息,日常洗漱等自理行為可能變得困難。
三、認知行為特征:
注意力集中困難表現為完成作業時間延長、經常走神。決策能力下降,連選擇衣物等小事都猶豫不決。可能出現反復出現的死亡念頭,年幼兒童會通過繪畫內容呈現黑暗主題。行為上可能表現為自傷傾向,如抓撓皮膚、撞擊頭部等,青少年可能出現危險行為試探。
發現可疑癥狀時,建議記錄具體表現及持續時間,避免在飯桌或睡前等敏感時段直接質問。可先通過共同繪畫、游戲等非言語方式建立信任,用"最近好像不太愛笑"等觀察性語言開啟對話。優先保證每日有15分鐘不受干擾的陪伴時間,注意保持規律的飲食睡眠節律。若癥狀持續需及時尋求兒童心理科專業評估,早期干預可獲得更好預后。日常可增加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魚類攝入,適當進行跳繩等有氧運動促進內啡肽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