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肝炎可通過肝功能檢測、影像學檢查、藥物史追溯、肝活檢、血清學標志物分析等方式診斷。藥物性肝炎通常由抗生素、抗結核藥、非甾體抗炎藥、中草藥、抗腫瘤藥等藥物引起。
1、肝功能檢測:
血清谷丙轉氨酶和谷草轉氨酶水平升高是藥物性肝炎的典型表現,堿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轉移酶數值異常提示膽汁淤積型損傷。膽紅素升高反映肝細胞排泄功能受損,白蛋白降低可能預示慢性化傾向。需連續監測指標變化趨勢以評估病情進展。
2、影像學檢查:
腹部超聲可發現肝腫大或脂肪浸潤,CT能識別區域性肝壞死灶,MRI對膽管系統損傷更具鑒別價值。影像學特征包括肝實質回聲增強、門靜脈周圍水腫、膽囊壁增厚等表現,需與病毒性肝炎相鑒別。
3、藥物史追溯:
詳細記錄近3個月用藥史,重點排查異煙肼、利福平、對乙酰氨基酚、雙氯芬酸等高風險藥物。中成藥如何首烏、雷公藤等也可能導致肝損傷。用藥劑量、持續時間及聯合用藥情況是判斷因果關系的關鍵要素。
4、肝活檢:
組織病理學可見肝細胞氣球樣變、嗜酸性小體形成、小葉中央壞死等特征性改變。橋接壞死提示重癥傾向,纖維化程度評估對預后判斷有重要意義。適用于診斷不明或病情持續進展病例。
5、血清學標志物:
檢測抗核抗體、抗平滑肌抗體等自身免疫指標,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炎。線粒體抗體陽性需考慮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血清IgE升高提示過敏機制參與的肝損傷。
診斷期間需立即停用可疑藥物,建議低脂高蛋白飲食,適量補充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E。避免劇烈運動加重肝臟負擔,每日監測體重及尿量變化。酒精和肝毒性藥物應嚴格禁忌,恢復期可進行散步等輕度有氧活動。出現黃疸加深或意識改變需急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