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腔鏡檢查最佳時間通常為月經干凈后3-7天,此時子宮內膜較薄便于觀察,需避開月經期、妊娠期及急性炎癥期。
1、月經周期:
月經干凈后3-7天子宮內膜處于增殖早期,厚度適中且出血少,能清晰顯示宮腔形態。排卵后子宮內膜增厚可能影響視野,月經來潮前易引發感染。
2、病理因素:
異常子宮出血患者需在出血間歇期檢查,可能與子宮內膜息肉、黏膜下肌瘤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經期延長、經量增多等癥狀。急性盆腔炎或宮頸炎需治療后再行檢查。
3、手術需求:
擬行宮腔粘連分離、子宮內膜切除等手術時,選擇月經后早期可減少術中出血。宮腔鏡電切術需避開黃體期,復雜手術如子宮縱隔切除需聯合超聲監測。
4、生育評估:
不孕癥患者檢查需配合排卵監測,子宮內膜息肉摘除術后次月即可備孕。復發性流產者建議孕前3個月完成檢查,排除宮腔粘連或子宮畸形等病因。
5、特殊情況:
絕經后婦女無時間限制但需排除萎縮性陰道炎。激素替代治療者模擬月經周期安排檢查,惡性腫瘤評估需結合腫瘤標志物檢測。
檢查前3天避免性生活,術后可適量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魚肉、雞蛋促進修復,每日溫水清洗外陰保持清潔。兩周內禁止盆浴和劇烈運動,出現發熱或持續腹痛需及時復診。術后飲食宜增加菠菜、豬肝等含鐵食物預防貧血,規律作息有助于內膜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