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導致的消瘦可通過高熱量易消化食物補充營養,推薦食物有山藥、雞蛋羹、魚肉泥、牛油果、營養配方粉。
1、山藥:
山藥富含黏蛋白和淀粉酶抑制劑,能保護胃黏膜并促進消化。其溫和特性適合胃病患者,可蒸煮后壓成泥狀食用,既能提供碳水化合物又不會加重胃部負擔。慢性胃炎或胃潰瘍患者長期食用有助于改善營養吸收。
2、雞蛋羹:
雞蛋羹是優質蛋白質來源,每100克含13克完全蛋白,生物利用率達94%。蒸制過程中蛋白質變性更易消化,適合胃酸分泌不足者。可添加少量芝麻油增加熱量,但急性胃炎發作期需減少油脂攝入。
3、魚肉泥:
鱈魚、龍利魚等白肉魚脂肪含量低且含必需氨基酸,制成魚糜后蛋白質分子更易分解。建議清蒸后去刺搗碎,每周攝入3-4次,每次100-150克。胃切除術后患者應優先選擇此類低脂高蛋白食物。
4、牛油果:
牛油果每100克含160千卡熱量和15克健康脂肪,其柔軟質地不需大量胃酸分解。含有的單不飽和脂肪酸能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適合胃動力不足導致的營養不良。每日建議食用1/4-1/2個,可攪拌成奶昔。
5、營養配方粉:
醫學營養配方粉包含水解乳清蛋白、中鏈甘油三酯等成分,熱量密度可達1-1.5千卡/毫升。對于嚴重胃下垂或胃排空障礙患者,可作為加餐補充。選擇時需注意成分配比,避免含乳糖等刺激性成分。
胃病患者飲食需遵循少食多餐原則,每日5-6餐,每餐控制在200-300毫升容量。食物溫度保持在40-60℃避免刺激,烹調方式以蒸煮燉為主。可搭配復合維生素B族和鐵劑預防微量營養素缺乏,但需與抑酸藥物間隔2小時服用。餐后30分鐘內保持坐位,嚴重消瘦者建議在營養師指導下進行3-6個月的強化營養支持,定期監測血清前白蛋白等營養指標。運動方面選擇餐后1小時散步等低強度活動,避免空腹運動消耗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