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肝炎多數情況下可以治愈。及時停用可疑藥物并配合保肝治療,肝功能通常能在數周至數月內恢復正常。
1、急性藥物性肝炎:
急性藥物性肝炎是最常見的類型,表現為轉氨酶升高、黃疸等癥狀。早期發現并立即停用相關藥物后,約90%患者肝功能可完全恢復。治療以靜脈注射還原型谷胱甘肽、復方甘草酸苷等保肝藥物為主,同時需臥床休息,避免使用其他肝毒性藥物。恢復期應每月復查肝功能直至指標穩定。
2、慢性藥物性肝炎:
慢性藥物性肝炎多由長期用藥引起,可能出現肝纖維化等病理改變。這類患者需進行肝穿刺明確損傷程度,治療除停用致病藥物外,還需長期服用多烯磷脂酰膽堿、水飛薊賓等抗纖維化藥物。約60%-70%患者經規范治療可逆轉肝損傷,但完全恢復需6個月至2年,期間需嚴格戒酒并控制體重。
3、重癥藥物性肝炎:
重癥患者可能出現肝衰竭,表現為凝血功能障礙、肝性腦病等癥狀。這類情況需在重癥監護室進行人工肝支持治療,必要時考慮肝移植。即使經過積極救治,病死率仍高達30%-50%,存活者中約40%會遺留永久性肝損傷。
藥物性肝炎患者日常需保持低脂高蛋白飲食,適量補充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E。烹飪方式建議選擇蒸煮燉,避免煎炸燒烤。可進行太極拳、散步等低強度運動,每周3-5次,每次不超過30分鐘。恢復期間每3個月需復查腹部超聲和肝功能,避免使用對乙酰氨基酚等非處方藥。出現乏力加重、皮膚瘙癢等癥狀時應及時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