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環扎術通常適用于宮頸機能不全導致的妊娠中期流產風險升高,主要適應癥包括既往妊娠中期無痛性宮頸擴張流產史、超聲檢查發現宮頸縮短、多胎妊娠合并宮頸縮短、宮頸錐切術后或先天性宮頸發育異常。
1、流產史:
有兩次及以上妊娠中期無痛性宮頸擴張導致的流產或早產史是明確手術指征。這類患者宮頸結締組織薄弱,在妊娠16-24周可能出現宮頸管無聲擴張,通過環扎術可機械性加強宮頸承托力。手術時機建議選擇妊娠12-14周,需排除感染、宮縮等禁忌證。
2、宮頸縮短:
超聲監測發現宮頸長度≤25毫米伴漏斗形成時需考慮預防性環扎。經陰道超聲是金標準檢查,若孕18-24周進行性宮頸縮短至20毫米以下,即使無流產史也建議手術。術后需每周監測宮頸長度變化,配合黃體酮支持治療。
3、多胎妊娠:
雙胎妊娠合并宮頸長度<25毫米時環扎術可降低早產風險。多胎妊娠子宮張力增大加速宮頸縮短,但手術決策需謹慎評估,因可能增加胎膜早破風險。目前推薦僅對有早產史且宮頸縮短的多胎孕婦實施環扎。
4、宮頸手術史:
既往宮頸錐切術或LEEP刀治療范圍超過宮頸1/3者,妊娠期發生機能不全風險增加3-5倍。這類患者孕前應進行宮頸機能評估,若存在宮頸管松弛,建議在妊娠13-16周行預防性環扎,同時需加強術后感染監測。
5、先天畸形:
先天性宮頸發育不良如單角子宮、雙子宮等畸形常合并宮頸結構異常。這類患者孕早期即需進行宮頸長度動態監測,若發現宮頸管擴張伴羊膜囊突出,需緊急行救援性環扎術,術后需絕對臥床并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接受宮頸環扎術后應嚴格避免負重和劇烈活動,建議每日補充足量水分保持大便通暢,采用側臥位減輕宮頸壓力。術后每2周復查超聲監測宮頸長度變化,出現陰道流血、流液或規律宮縮需立即就診。飲食需保證每日90-100克優質蛋白質攝入促進組織修復,推薦食用魚類、禽肉及豆制品,同時補充維生素C增強結締組織強度。術后禁止性生活至分娩,保持外陰清潔干燥預防上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