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情況下肛裂手術不會導致肛門失禁。手術方式的選擇和醫生操作技術是關鍵因素,規范的手術操作對肛門括約肌損傷風險較低。
1、手術方式與肛門功能的關系:
肛裂手術主要包括內括約肌側切術和肛裂切除術。內括約肌側切術通過部分切斷內括約肌降低肛管壓力,術中精準控制切斷范圍可避免過度損傷。肛裂切除術需清除潰瘍面及瘢痕組織,術中注意保護括約肌結構完整性。兩種術式在專業醫生操作下均能有效緩解肛裂癥狀且不影響控便功能。
2、術后肛門失禁的罕見情況:
若術中過度切斷括約肌或術后出現嚴重感染,可能造成暫時性肛門控便能力下降。這種情況多見于合并肛周膿腫、復雜性肛瘺等基礎疾病患者,或既往有多次肛門手術史者。臨床數據顯示發生率不足3%,且多數通過提肛訓練和生物反饋治療可逐步恢復。
術后三個月內需保持肛門清潔,每日溫水坐浴促進創面愈合。飲食應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推薦燕麥、火龍果等軟化糞便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規律進行提肛運動可增強盆底肌力量,具體方法為收縮肛門5秒后放松,每日重復30次。出現排便控制異常應及時復查肛門直腸測壓評估功能,必要時采用電刺激療法改善神經肌肉協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