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健康可通過外觀、功能和舒適度綜合判斷。健康牙齒顏色均勻呈乳白或淡黃色,無黑斑或明顯色差;表面光滑無缺損,牙齦緊密包裹牙根呈粉紅色;咬合時無疼痛或異常摩擦感,冷熱刺激無持續敏感。
一、外觀檢查標準:
健康牙齒應具備完整形態,無齲洞、裂紋或過度磨損。牙釉質表面光滑反光,鄰接面緊密無食物嵌塞。牙齦邊緣呈扇貝狀緊貼牙頸部,探診無出血,牙周袋深度不超過3毫米。牙齒排列整齊,上下頜咬合關系正常,無開頜、反頜等錯頜畸形。
二、功能狀態評估:
正常牙齒能完成每日2000次左右的咀嚼運動,咬合力均勻分布。說話時舌唇配合無阻礙,無異常發音。夜間無磨牙現象,張口度可達三橫指寬度,顳下頜關節活動無彈響或疼痛。牙齒對30-50℃溫度變化有短暫反應屬正常生理現象。
三、異常警示信號:
持續性牙齦出血提示牙齦炎可能,牙齒松動超過1毫米需警惕牙周病。冷熱刺激痛超過10秒或自發疼痛常見于牙髓病變,咬合疼痛可能為根尖周炎。口腔異味長期存在可能與齲齒、牙結石有關,牙齒移位往往是牙周組織破壞的表現。
建議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潔牙齒至少兩次,配合牙線清理鄰面。每半年進行專業潔治去除牙結石,定期口腔檢查可早期發現齲齒。控制精制糖攝入,咀嚼富含纖維的食物有助于自潔作用。出現牙齦紅腫、牙齒敏感等癥狀超過一周應及時就診,避免用牙齒開瓶蓋等硬物以防隱裂。保持規律作息和均衡飲食對維護牙周組織健康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