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蟲性肝硬化屬于嚴重疾病,需及時干預治療。該病由血吸蟲卵沉積于肝臟門靜脈系統引發纖維化,晚期可導致門脈高壓、脾功能亢進等并發癥。
一、疾病分期與癥狀表現:
早期主要表現為乏力、腹脹、肝區不適,肝功能檢查可見輕度異常。隨著病情進展,會出現腹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脾臟腫大等門脈高壓體征,嚴重者可發生上消化道出血或肝性腦病。影像學檢查可見肝臟表面結節狀改變及門靜脈增寬。
二、治療措施與預后:
早期通過吡喹酮驅蟲治療聯合護肝措施,可延緩纖維化進程。晚期需針對并發癥處理,如利尿劑控制腹水、內鏡下套扎預防出血。肝移植是終末期患者的根治手段。預后與發現時機密切相關,早期規范治療者5年生存率可達70%以上。
患者需嚴格避免酒精攝入,每日蛋白質攝入控制在每公斤體重1-1.2克,選擇魚蝦、豆制品等優質蛋白。適量有氧運動如太極拳、散步可改善代謝,但需避免腹部碰撞。定期監測肝功能、甲胎蛋白及胃鏡,每半年進行肝臟超聲檢查。保持居住環境干燥清潔,避免接觸疫水,家庭成員需同步篩查血吸蟲感染。心理上需正視疾病但不過度焦慮,通過正念冥想緩解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