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疹性咽峽炎主要表現為發熱、咽痛、口腔皰疹,可通過抗病毒治療、對癥支持、口腔護理、飲食調整及隔離防護等方式干預。該病通常由柯薩奇病毒A組感染引起,具有自限性。
1、發熱:
起病初期多突發高熱,體溫可達39-40℃,持續2-4天,可能伴隨寒戰或頭痛。嬰幼兒易出現熱性驚厥。物理降溫可選擇溫水擦浴,藥物退熱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持續高熱不退或反復發熱超過3天需就醫。
2、咽痛:
咽部充血明顯,吞咽時疼痛加劇,嬰幼兒常表現為拒食、流涎。檢查可見軟腭、懸雍垂等處散在灰白色皰疹,破潰后形成潰瘍。可用生理鹽水漱口緩解疼痛,嚴重者可短期使用利多卡因凝膠局部鎮痛。
3、口腔皰疹:
特征性表現為咽峽部1-2毫米直徑的皰疹,周圍有紅暈,2-3天后破潰形成黃色潰瘍。保持口腔清潔可用康復新液含漱,避免繼發細菌感染。皰疹破潰期需避免酸性或刺激性食物。
4、全身癥狀:
部分患者伴有乏力、食欲減退、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癥狀。兒童可能出現腹痛、嘔吐等消化道表現。保證充足休息,每日飲水量應達1500毫升以上,必要時可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
5、傳染特性:
主要通過糞-口或呼吸道飛沫傳播,潛伏期3-5天。發病第一周傳染性最強,需隔離至癥狀消失后7天。患者餐具應煮沸消毒,密切接觸者可服用板藍根等預防。
患病期間建議選擇溫涼流質飲食如米湯、藕粉,避免過熱或堅硬食物刺激潰瘍面。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每日開窗通風2次。恢復期可逐步添加富含維生素B族的食物如香蕉、燕麥,促進黏膜修復。注意觀察尿量及精神狀態,出現嗜睡、尿量減少等脫水表現應及時就診。痊愈后需更換牙刷等口腔用品,預防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