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性尿失禁的病情輕重可通過漏尿頻率、誘發因素、護具依賴程度、生活質量影響及盆底肌功能評估五個維度判斷。
1、漏尿頻率:
輕度患者僅在劇烈咳嗽、打噴嚏或跳躍時偶發漏尿,每月少于1次;中度患者每周出現1-2次漏尿;重度患者每日均有漏尿,甚至輕微活動如行走或改變體位時即可發生。漏尿量從少量滴瀝到完全無法控制排尿,需結合排尿日記記錄具體頻次。
2、誘發因素:
輕度者需高強度腹壓增加如舉重、跑步才會誘發;中度者在普通活動大笑、彎腰時出現;重度患者靜息狀態下也可能發生不自主漏尿。臨床常用壓力試驗膀胱充盈時咳嗽觀察漏尿程度,無誘發動作即漏尿提示盆底肌嚴重松弛。
3、護具依賴:
輕度患者可能僅需日常護墊防護;中度需使用專用吸水護墊;重度患者必須依賴成人紙尿褲且需頻繁更換。護具使用等級可客觀反映漏尿量,24小時尿墊增重測試中,超過50克屬于重度尿失禁。
4、生活質量:
輕度不影響社交和工作;中度會導致回避運動或限制飲水;重度患者可能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甚至因尿味困擾減少人際交往。國際尿失禁咨詢委員會問卷ICIQ評分>12分屬重度,需重點關注心理干預。
5、盆底肌評估:
通過陰道指檢或肌電圖檢測,輕度者肌力達3級以上可自主收縮抵抗手指壓力;中度者肌力2級輕微收縮;重度者肌力0-1級無法感知收縮。超聲檢查發現膀胱頸下移>3厘米或尿道旋轉角>30度均提示解剖結構嚴重異常。
建議每日進行凱格爾運動收縮肛門和陰道肌肉10秒后放松,重復15次強化盆底肌,避免攝入咖啡因及碳酸飲料刺激膀胱。肥胖患者需控制BMI在24以下,慢性咳嗽者應及時治療呼吸道疾病。中重度患者可考慮盆底電刺激治療或尿道中段懸吊術,所有評估需在泌尿外科完成尿動力學檢查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