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蛇咬傷后可通過制動處理、傷口處理、藥物干預、監測生命體征、及時就醫等方式處理。蛇毒可能由神經毒素、血液毒素、細胞毒素等成分構成,通常表現為局部腫脹、疼痛、惡心嘔吐、呼吸困難等癥狀。
1、制動處理:被蛇咬傷后需立即停止活動,保持受傷肢體低于心臟水平。肢體過度活動會加速毒素擴散,平躺可能增加毒素回流風險。建議采用半臥位或坐姿,用夾板固定傷肢避免彎曲。
2、傷口處理:用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傷口15分鐘,去除表面毒液。避免切開傷口、冰敷或使用止血帶,這些操作可能加重組織損傷。可輕輕覆蓋清潔敷料,記錄咬傷時間和蛇類特征。
3、藥物干預:抗蛇毒血清是特效解毒劑,需根據蛇種選擇對應血清。輔助用藥包括破傷風抗毒素、地塞米松、抗生素。疼痛明顯時可使用對乙酰氨基酚,避免使用阿司匹林類可能加重出血的藥物。
4、體征監測:密切觀察血壓、心率、血氧等指標,注意有無瘀斑、血尿等出血傾向。神經毒素可能引起眼瞼下垂、吞咽困難,需備好呼吸支持設備。每15分鐘記錄傷口腫脹范圍,標記水腫進展速度。
5、緊急轉運:即使癥狀輕微也需在2小時內抵達醫院,攜帶蛇類照片或描述特征。轉運途中保持傷者鎮靜,去除戒指等束縛物。避免口服任何食物或藥物,維持靜脈通路補充晶體液。
被蛇咬傷后24小時內需禁食辛辣刺激食物,適量飲用淡鹽水維持電解質平衡。恢復期可進食高蛋白食物如魚肉、豆制品促進組織修復,避免劇烈運動直至完全康復。每日測量傷肢周徑,出現皮膚發黑、劇烈疼痛需警惕骨筋膜室綜合征。保持傷口干燥清潔,定期換藥觀察愈合情況,警惕遲發性過敏反應或血清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