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可通過陰道超聲檢查、腫瘤標志物檢測、子宮內膜活檢、影像學檢查、宮腔鏡檢查等方式診斷。該疾病可能與雌激素水平異常、肥胖、糖尿病、多囊卵巢綜合征、遺傳因素等有關,通常表現為異常陰道出血、絕經后出血、下腹疼痛、陰道排液、貧血等癥狀。
1、陰道超聲:經陰道超聲可清晰顯示子宮內膜厚度及結構,絕經后女性內膜厚度>4mm或生育期女性異常增厚需警惕。該檢查無創便捷,常作為初篩手段,發現異常需進一步活檢確認。
2、腫瘤標志物:CA125和HE4水平升高可能提示疾病進展。約60%晚期患者CA125異常,但早期特異性較低,需聯合其他檢查。動態監測對評估治療效果具有參考價值。
3、組織活檢:診斷金標準通過診刮或宮腔鏡獲取內膜組織。病理檢查可明確細胞異型性及分化程度,區分Ⅰ型雌激素依賴型和Ⅱ型非雌激素依賴型兩類亞型。
4、影像學檢查:MRI能清晰顯示肌層浸潤深度和宮頸受累情況,CT有助于發現淋巴結轉移。PET-CT對遠處轉移檢出率可達85%,常用于分期評估。
5、宮腔鏡檢查:直視下觀察宮腔病變范圍,定位取材提高活檢準確性??砂l現微小病灶,對息肉樣病變的鑒別診斷具有獨特優勢。
日常需保持均衡飲食,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和全谷物攝入,限制高脂高糖食物。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控制BMI在18.5-23.9范圍。絕經后女性避免擅自補充雌激素,長期異常出血應及時就診。建議高危人群每年婦科檢查,基因檢測確認Lynch綜合征等遺傳風險需加強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