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滴蟲性陰道炎可通過陰道局部用藥、口服藥物、伴侶同治、調整生活習慣、定期復查等方式治療。該病通常由陰道毛滴蟲感染、免疫力下降、性接觸傳播、衛生習慣不良、妊娠期激素變化等原因引起。
1、局部用藥:妊娠期首選陰道栓劑治療,如甲硝唑栓、替硝唑栓、克霉唑栓等。用藥前需用溫水清洗外陰,避開月經期,用藥期間避免性生活。局部用藥可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減少全身吸收,對胎兒影響較小。
2、口服藥物:中晚期妊娠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甲硝唑片、替硝唑片等抗滴蟲藥物。口服藥物需嚴格遵醫囑,避免孕早期使用。治療期間需觀察藥物不良反應,如惡心、頭痛等胃腸道癥狀。
3、伴侶同治:性伴侶需同步接受甲硝唑或替硝唑治療,避免交叉感染。治療期間應使用避孕套隔離,直至雙方復查轉陰。忽視伴侶治療可能導致反復感染,影響妊娠健康。
4、生活習慣:每日更換純棉內褲并用沸水燙洗,避免盆浴和公共泳池。飲食上增加酸奶、蔓越莓汁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減少高糖飲食。保持外陰干燥透氣,避免穿緊身化纖衣物。
5、定期復查:停藥后需在下次月經干凈后復查白帶常規,確認滴蟲轉陰。妊娠期免疫力較低,易復發感染,發現異常分泌物應及時就診。分娩前需再次篩查,避免產道感染新生兒。
孕婦治療滴蟲性陰道炎需特別注意藥物安全性,孕12周前盡量避免全身用藥。日常可食用大蒜、生姜等天然抗菌食物,適當散步增強免疫力。治療期間出現腹痛、陰道出血等異常情況需立即就醫,避免自行沖洗陰道破壞菌群平衡。妊娠合并陰道炎可能增加胎膜早破風險,規范治療對母嬰健康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