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結石的藥物選擇需根據結石類型決定,常用藥物有枸櫞酸鉀、坦索羅辛、雙氯芬酸鈉等。結石排出通常與結石大小、位置及患者代謝狀況有關。
1、枸櫞酸鉀:
枸櫞酸鉀適用于尿酸結石和低枸櫞酸尿癥患者,通過堿化尿液減少尿酸結晶形成。該藥物能增加尿液中枸櫞酸濃度,抑制草酸鈣結石生長。使用需定期監測尿pH值,避免過度堿化導致磷酸鈣沉積。腎功能不全者需調整劑量。
2、坦索羅辛:
坦索羅辛作為α受體阻滯劑,可松弛輸尿管平滑肌,促進直徑小于10毫米的輸尿管結石排出。尤其對遠端輸尿管結石效果顯著,可縮短排石時間約2-4天。常見副作用包括頭暈和體位性低血壓,禁用于嚴重低血壓患者。
3、雙氯芬酸鈉:
雙氯芬酸鈉是非甾體抗炎藥,用于緩解排石過程中的腎絞痛。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減輕輸尿管水腫和痙攣,鎮痛效果優于阿片類藥物。需注意胃腸道出血風險,建議短期使用,避免與抗凝藥聯用。
4、別嘌呤醇:
別嘌呤醇適用于高尿酸血癥導致的尿酸結石,通過抑制黃嘌呤氧化酶降低血尿酸水平。長期使用可使尿酸結石溶解,需配合低嘌呤飲食。用藥期間需監測肝腎功能,警惕過敏反應如皮疹等超敏反應。
5、氫氯噻嗪:
氫氯噻嗪用于特發性高鈣尿癥患者,減少尿鈣排泄從而預防含鈣結石復發。需注意電解質紊亂風險,長期使用可能引起低鉀血癥。建議聯合枸櫞酸鉀補充,并限制鈉鹽攝入以增強療效。
結石患者每日飲水量應達到2.5-3升,均勻分配于全天。建議限制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如菠菜、堅果,適當增加柑橘類水果攝入以補充枸櫞酸。適度進行跳躍運動有助于小結石排出,但突發劇烈腰痛或發熱需立即就醫。定期復查泌尿系超聲監測結石變化,代謝評估可指導個體化預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