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積水的診斷需結合影像學檢查和臨床癥狀綜合判斷。典型表現包括腰部脹痛、排尿異常,確診需通過超聲、CT或靜脈尿路造影等檢查明確尿路梗阻部位及程度。
一、影像學檢查方法:
超聲檢查是首選篩查手段,能清晰顯示腎臟大小、集合系統分離程度及是否存在結石。CT尿路成像可三維重建尿路結構,對確定梗阻原因具有更高分辨率,能發現腫瘤、狹窄等病變。靜脈尿路造影通過造影劑排泄情況判斷腎功能及尿路通暢性,但腎功能不全者需慎用。磁共振尿路造影適用于孕婦及兒童等需避免輻射的特殊人群。
二、典型臨床癥狀:
輕度腎積水可能僅表現為間歇性腰部酸脹,活動后加重。隨著病情進展會出現持續性鈍痛,可放射至下腹或腹股溝。合并感染時出現發熱、寒戰等全身癥狀。長期梗阻可能導致排尿習慣改變,如夜尿增多、尿流變細。雙側嚴重腎積水可能引發腎功能衰竭,表現為水腫、貧血等尿毒癥癥狀。
三、實驗室檢查指標:
尿常規檢查可見紅細胞、白細胞或結晶,提示可能存在結石或感染。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反映腎功能受損程度。電解質紊亂如高鉀血癥需警惕尿毒癥風險。腫瘤標志物檢查有助于鑒別惡性腫瘤導致的梗阻性積水。24小時尿蛋白定量對評估腎小球濾過功能有參考價值。
確診腎積水后需每日監測尿量變化,保持每日飲水量2000毫升以上促進代謝廢物排出,但晚期腎功能不全者需控制水分攝入。飲食宜低鹽優質蛋白,避免動物內臟等高嘌呤食物加重腎臟負擔。適度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改善血液循環,但需避免劇烈運動導致結石移位引發腎絞痛。定期復查超聲監測積水程度變化,術后患者需每3個月評估腎功能恢復情況。出現突發劇烈腰痛或無尿應立即就醫,警惕完全性尿路梗阻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