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囊炎和毛囊炎可通過發病部位、病因、癥狀表現、治療方式、預后等方面區分。陰囊炎主要累及陰囊皮膚及皮下組織,毛囊炎則局限于毛囊及其周圍組織。
1、發病部位:陰囊炎病變范圍較廣,可波及整個陰囊皮膚,表現為彌漫性紅腫或糜爛;毛囊炎呈點狀分布,以毛囊為中心的紅色丘疹或膿皰為特征,常見于陰毛分布區域。
2、病因差異:陰囊炎多與真菌感染如白色念珠菌、細菌感染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過敏反應有關,潮濕環境易誘發;毛囊炎主要由細菌如表皮葡萄球菌或真菌如馬拉色菌感染單個毛囊引起,剃毛不當可能增加風險。
3、癥狀表現:陰囊炎患者常出現陰囊皮膚瘙癢、灼熱感、脫屑,嚴重時伴有滲出和皸裂;毛囊炎以疼痛性紅色丘疹為主,頂端可見膿頭,擠壓可能加重炎癥。
4、治療方式:陰囊炎需保持局部干燥,使用抗真菌藥克霉唑、咪康唑或抗生素莫匹羅星,過敏因素需用糖皮質激素;毛囊炎輕癥可外用抗生素軟膏夫西地酸、復方多粘菌素B,頑固病例需口服抗生素頭孢氨芐。
5、預后管理:陰囊炎易復發,需穿透氣棉質內褲并控制基礎疾病;毛囊炎多數7-10天自愈,避免搔抓可預防瘢痕形成,反復發作需排查糖尿病等誘因。
日常護理應注重皮膚清潔,選擇pH值平衡的沐浴露,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劑。飲食上減少辛辣食物攝入,適量補充維生素A、C增強皮膚屏障功能。運動時穿著吸汗性能好的運動褲,及時更換潮濕衣物。若出現持續紅腫、發熱或淋巴結腫大,需及時就醫排除蜂窩織炎等嚴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