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爛型腳氣可通過聯苯芐唑乳膏、硝酸咪康唑軟膏、特比萘芬凝膠等抗真菌藥物治療,通常由紅色毛癬菌感染、足部多汗潮濕、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引起。
1、聯苯芐唑乳膏:該藥物通過抑制真菌細胞膜合成發揮殺菌作用,適用于糜爛滲液較少的病灶。使用時需保持患處干燥,連續涂抹2周以上。伴隨瘙癢時可冷敷緩解,避免抓撓導致繼發感染。
2、硝酸咪康唑軟膏:廣譜抗真菌成分對須癬毛癬菌效果顯著,能緩解趾間浸漬糜爛癥狀。治療期間需配合穿吸汗棉襪,每日用藥前用生理鹽水清潔創面。可能與足部濕疹混淆,需通過真菌鏡檢鑒別。
3、特比萘芬凝膠:丙烯胺類藥物能快速滲透角質層,適合伴有皮膚皸裂的糜爛型腳氣。建議早晚各使用一次,需與酮康唑洗劑聯合使用。糖尿病患者使用需監測血糖波動。
4、感染控制:紅色毛癬菌通過接觸傳染,需專用洗腳盆并煮沸消毒襪子。公共場所避免赤足行走,健身房地面需用5%次氯酸鈉擦拭。合并細菌感染時表現為膿性分泌物,需加用莫匹羅星軟膏。
5、日常管理:選擇透氣網面鞋減少足部出汗,午間可更換備用鞋襪。白醋泡腳可調節皮膚pH值抑制真菌,每周3次每次15分鐘。長期不愈需排查免疫缺陷或循環障礙。
治療期間每日更換純棉吸汗襪,煮沸消毒后陽光暴曬。飲食補充維生素B族和鋅元素促進皮膚修復,避免辛辣食物刺激汗腺分泌。癥狀加重或出現淋巴管炎紅線需及時就醫,嚴重者需口服伊曲康唑或進行光動力治療。保持足趾間干燥可撒布達克寧散劑輔助治療,運動后立即清潔可降低復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