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悶堵可能由耵聹栓塞、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礙、突發性耳聾或梅尼埃病引起,需通過耳鏡檢查、聽力測試、聲導抗檢查、影像學檢查及前庭功能評估明確診斷。
1、耳鏡檢查:
耳科醫生會使用耳鏡觀察外耳道及鼓膜情況,排查耵聹栓塞、外耳道炎或鼓膜穿孔等問題。耵聹栓塞是最常見的生理性誘因,表現為耳道被褐色塊狀物堵塞;若發現鼓膜充血、積液或膨隆,則提示中耳炎可能。
2、聽力測試:
純音測聽和言語識別率測試可評估聽力損失程度。突發性耳聾常表現為單側高頻聽力驟降,梅尼埃病則呈現波動性低頻聽力下降。聽力曲線特征有助于鑒別傳導性耳聾與感音神經性耳聾。
3、聲導抗檢查:
通過測量鼓室壓力變化判斷咽鼓管功能。正常鼓室圖為A型曲線,若呈現B型平坦型提示中耳積液,C型負壓型表明咽鼓管通氣障礙。該檢查對兒童分泌性中耳炎診斷尤為重要。
4、影像學檢查:
顳骨CT能顯示中耳乳突結構,排查膽脂瘤、腫瘤或骨折;內聽道MRI適用于懷疑聽神經瘤或中樞病變者。影像學異常可能伴隨耳鳴、面癱等神經系統癥狀。
5、前庭功能評估:
眼震電圖和冷熱試驗可檢測平衡功能,梅尼埃病患者常出現旋轉性眼震和耳石癥樣表現。伴眩暈發作時需排除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
日常建議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或潛水等增加耳壓的行為。急性悶堵超過48小時或伴隨眩暈、耳痛、發熱時需立即就醫。均衡攝入鎂、鋅等微量元素有助于內耳微循環,適度咀嚼口香糖可促進咽鼓管開放。耳悶持續不緩解者應定期復查聽力,避免長期佩戴耳機加重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