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松動需根據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多數情況下通過牙周治療、固定術及生活習慣調整可有效改善。
1、牙周炎導致的牙齒松動:
牙周炎是牙齒松動的常見原因,與牙菌斑堆積引發牙齦萎縮、牙槽骨吸收有關。患者常伴隨牙齦出血、口臭等癥狀。治療需進行齦上潔治和齦下刮治清除菌斑結石,中重度者可能需配合牙周翻瓣手術。日常使用含氟牙膏及牙線清潔,每半年接受一次專業潔牙。
2、外傷引起的牙齒松動:
撞擊或咬硬物可能導致牙周膜損傷。輕度松動可通過樹脂夾板固定2-4周,避免患牙咀嚼。若牙根折斷,需視情況選擇根管治療或拔除后種植修復。外傷后24小時內冰敷可減輕腫脹。
3、全身性疾病相關松動:
糖尿病、骨質疏松等疾病可能加速牙槽骨流失。需控制原發病,配合使用骨代謝調節藥物。孕婦激素變化導致的暫時性松動,分娩后多可自行恢復,期間建議使用軟毛牙刷。
日常護理需避免單側咀嚼和咬合過緊,攝入富含鈣磷的乳制品、深綠色蔬菜。牙齦按摩可促進血液循環,推薦每天用指腹輕柔打圈按壓牙齦3分鐘。若松動伴隨劇烈疼痛或移位,提示可能存在根尖周炎或頜骨病變,需及時進行影像學檢查。長期缺牙未修復可能加重鄰牙負擔,松動后3個月內是干預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