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發可以通過每日掉發量和頭發密度變化來判斷,正常成年人每日掉發50-100根屬于生理現象,超過100根或出現局部明顯稀疏需警惕病理性脫發。
一、生理性脫發的判斷標準:
觀察枕巾、浴室地漏或梳子上的掉發數量是常用方法。連續收集每日掉發量,若持續超過100根且伴隨發際線后移、頭頂變薄,提示可能存在異常脫發。生理性脫發通常與季節交替、產后激素波動相關,表現為暫時性均勻脫落,3-6個月內可自行恢復。
二、病理性脫發的典型特征:
病理性脫發可能與遺傳性雄激素性脫發、斑禿、休止期脫發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發際線呈M型后退、頭頂毛發細軟易斷或出現圓形脫發斑。雄激素性脫發常伴隨頭皮油脂分泌旺盛,斑禿則多突然出現邊界清晰的脫發區。甲狀腺功能異常、缺鐵性貧血等系統性疾病也可能導致彌漫性脫發。
三、居家自測與專業診斷:
拉發試驗是簡單有效的自測方式:用拇指和食指輕捏約50根頭發,緩慢向外拉,脫落超過6根提示活動性脫發。專業診斷需通過皮膚鏡觀察毛囊狀態,必要時進行激素水平檢測或頭皮活檢。記錄脫發持續時間、家族史及伴隨癥狀如頭皮瘙癢、鱗屑有助于醫生判斷類型。
調整生活方式對改善脫發有積極作用。保證每日攝入足量蛋白質、鐵、鋅及維生素B族,可選擇瘦肉、海帶、堅果等食物。避免過度燙染和高溫吹風,選擇寬齒梳減少牽拉。每周進行3次30分鐘有氧運動促進頭皮血液循環,夜間保證7小時睡眠調節激素平衡。若脫發持續加重或伴隨紅腫疼痛,需及時就醫排除真菌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控制焦慮情緒同樣重要,長期精神緊張會加重毛囊周期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