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肝的恢復期通常需要3-6個月。多數患者在及時治療和充分休息后,肝功能指標可逐漸恢復正常,但具體時長因人而異,與個體免疫力、病毒載量及治療依從性密切相關。
1、恢復期的影響因素:
病毒載量和免疫狀態(tài)是決定恢復速度的關鍵。年輕患者或免疫功能較強的人群,肝臟修復能力更優(yōu),恢復期可能縮短至2-3個月。伴隨基礎疾病如糖尿病或脂肪肝者,恢復時間可能延長至半年以上。治療期間需定期監(jiān)測肝功能五項和乙肝病毒DNA定量,若6個月內表面抗原未轉陰,需警惕慢性化傾向。
2、分期癥狀與干預措施:
急性期1-2周表現(xiàn)為乏力、黃疸,需臥床休息并靜脈補充葡萄糖。緩解期2-8周食欲恢復但轉氨酶波動,建議低脂高蛋白飲食配合水飛薊賓等護肝藥物。康復期8周后以肝區(qū)隱痛為主,可逐步增加有氧運動如太極拳,避免劇烈活動加重肝臟負擔。
康復期間需嚴格禁酒,每日攝入優(yōu)質蛋白不少于1.2g/kg體重,優(yōu)先選擇魚肉、豆制品。每周3次30分鐘快走可促進代謝,睡眠時間保證7小時以上。合并肝纖維化患者可補充維生素E聯(lián)合硒元素,定期復查肝臟彈性檢測。注意餐具高溫消毒,家庭成員建議接種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