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增生切除后存在復發可能,復發率與病因控制、術后護理及個體差異有關。
一、復發風險因素:
牙齦增生復發主要取決于原發病因是否持續存在。藥物性牙齦增生常見于長期服用苯妥英鈉、硝苯地平等抗癲癇或降壓藥物人群,若未調整用藥方案,術后3-6個月復發率可達30%。激素水平異常或遺傳性纖維瘤病導致的增生,復發風險更高。局部刺激因素如牙結石、不良修復體未徹底清除,也會加速復發進程。
二、降低復發措施:
術后需針對性控制病因,藥物性增生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更換替代藥物,如將硝苯地平調整為氨氯地平。每日使用軟毛牙刷配合牙線清潔,每3個月接受專業潔治。對于頑固性病例,可輔助局部注射糖皮質激素抑制纖維組織增殖。妊娠期激素相關增生通常在分娩后自然消退,期間可通過鹽水含漱緩解炎癥。
術后恢復期應避免進食過硬、過燙食物,選擇高蛋白流質飲食促進創面愈合。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獼猴桃、鮮棗有助于膠原蛋白合成,但柑橘類水果可能刺激創面需謹慎食用。恢復后每日叩齒100次可增強牙周組織血液循環,游泳等低強度運動能減少應激性牙齦充血。若發現牙齦邊緣再次紅腫或出血,需及時復查避免病情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