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可通過臨床癥狀評估、心理量表篩查、軀體檢查、病程觀察、鑒別診斷等方式確診。抑郁癥通常由遺傳因素、神經遞質失衡、應激事件、慢性疾病、人格特質等原因引起。
1、臨床訪談:醫生通過結構化訪談評估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等核心癥狀,需滿足至少2周持續病程。同時排除喪親反應等正常情緒波動,關注自殺風險等危險信號。
2、量表篩查:采用PHQ-9抑郁篩查量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等工具量化癥狀嚴重程度。量表結果需結合臨床判斷,輕度抑郁得分可能需配合其他檢查確認。
3、軀體檢查:進行甲狀腺功能檢測、血常規等實驗室檢查,排除甲減、貧血等器質性疾病。腦部CT或MRI用于鑒別腫瘤、腦血管病變等神經系統疾病。
4、病程評估:記錄癥狀發作頻率、持續時間及社會功能損害程度。反復發作型抑郁癥需追溯既往病史,單次發作需觀察3-6個月預后情況。
5、鑒別診斷:與雙相情感障礙的躁狂發作、精神分裂癥的陰性癥狀進行區分。共病焦慮障礙或物質濫用時需采用分層診斷原則。
抑郁癥確診后需建立個體化治療方案,心理治療推薦認知行為療法和人際療法,藥物治療可選擇舍曲林、艾司西酞普蘭、文拉法辛等抗抑郁藥。維持規律作息和每日30分鐘有氧運動有助于癥狀改善,地中海飲食模式可輔助調節情緒。社會支持系統構建對康復至關重要,建議家屬參與疾病管理教育。癥狀加重或出現自殺意念需立即復診調整治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