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錐切術可通過診斷宮頸病變、治療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切除早期宮頸癌等方式治療。宮頸錐切術通常由宮頸細胞學檢查異常、HPV持續感染、宮頸活檢確診高級別病變、宮頸原位癌、宮頸微小浸潤癌等原因引起。
1、診斷宮頸病變:宮頸細胞學檢查發現異常細胞或HPV檢測陽性時,需通過錐切術獲取組織標本明確診斷。宮頸錐切能完整切除轉化區,提供足夠病理材料判斷病變性質。術后需定期隨訪細胞學和HPV檢測。
2、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確診為CIN2或CIN3的患者可選擇錐切術治療。錐切能徹底切除病變組織,保留子宮生育功能。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包括出血、宮頸管狹窄,需注意術后三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
3、宮頸原位癌:確診為宮頸原位腺癌或鱗癌時,錐切術可作為根治性治療手段。手術需保證切緣陰性,深度達宮頸管內口。術后需密切隨訪,每3-6個月進行細胞學、HPV和陰道鏡檢查。
4、宮頸微小浸潤癌:浸潤深度<3mm且無淋巴血管間隙浸潤的IA1期宮頸癌,錐切術能達到治愈效果。手術范圍需超過病變邊緣5mm,術中需進行快速病理評估。術后五年生存率超過95%,但需保留生育功能者應謹慎評估。
5、治療后隨訪異常:錐切術后復查發現切緣陽性或病變持續存在時,可能需二次錐切。二次手術需評估宮頸殘余長度,避免過度切除導致宮頸機能不全。合并HPV持續感染的患者需配合免疫調節治療。
術后飲食宜選擇高蛋白食物如魚肉、豆制品促進創面愈合,適量補充維生素C和鋅增強免疫力。三個月內避免游泳、騎自行車等增加腹壓的運動,建議選擇散步、瑜伽等低強度活動。保持外陰清潔干燥,術后兩個月內禁止性生活,使用純棉內褲并每日更換。出現異常陰道流血或發熱癥狀需及時復診,術后半年內每兩個月復查宮頸細胞學。